異常掉髮種類主要區分為:
1.雄激素性脫髮(Androgenetic Alopecia)
雄激素性脫髮或遺傳性脫髮是最常見的脫髮類型,是漸進性的。雄激素性脫髮的男性和女性天生具有遺傳性毛囊,亦稱為二氫睾酮(DHT)的激素敏感。這種激素會導致毛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小型化,從而產生更薄更細的毛髮。最終,毛囊停止產生正常的毛髮,只留下“絨毛”。
2.斑禿 (Alopecia areata) 又稱鬼剃頭
是一種驟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的脫髮性毛髮病。其病變處頭皮正常,無炎症及自覺症狀。在毛囊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,且本病有時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,故目前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的發病機制。除遺傳素質外,還可能和神經創傷、精神異常、感染和內分泌失調有關。
3.靜止期脫髮 (Telogen effluvium)
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許多毛囊突然提早進入「靜止期」,其間頭髮會整體變得稀薄。原因很多,包括新生兒脫髮、產後脫髮、精神情緒因素、營養缺乏、甲狀腺失衡、手術、藥物、經常熬夜、開始或停止口服避孕藥、暴飲暴食等都有可能導致休止期脫髮。
4 .生長期脫髮(Anagen Effluvium)
是生長(生長期)階段的毛髮突然快速脫落。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化學物質或用於治療腫瘤的藥物,如抗代謝藥、烷化劑和有絲分裂抑製劑、用於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或放射線治療。
5.瘢痕性脫髮(Cicatricial Alopecia)
大多數形式的病症首先表現為脫髮的小斑塊,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擴大。除了遺傳因素外,例如:化學鬆弛劑或是緊密編織過度拉扯頭髮、深度燒傷,電傷,放射性皮炎,免疫炎症性疾病(扁平苔蘚,盤狀紅斑狼瘡,硬皮病等),感染性疾病,皮膚惡性腫瘤等可嚴重損傷皮膚組織,導致毛囊破壞,形成的瘢痕,使毛囊無法再生,從而導致永久性的脫髮。
6.頭皮毛囊炎(Scalp Folliculitis)
頭皮毛囊炎,是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的一種炎性改變,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,之後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。在早期階段,毛髮可能仍然存在於毛囊中,但隨著病情的發展,它會脫落。在嚴重的情況下,炎症會破壞毛囊並導致永久性脫髮。
7.牽引性脫髮(Traction Alopecia)
牽引性脫髮是由於持續長時間拉力導致毛囊受損而造成的。反复綁著緊實的髮型,如馬尾辮或辮子,會導致牽引性脫髮。這種脫髮情況通常見在太陽穴附近或沿著髮際線位置發生。
8.拔毛癖(Trichotillomania)
是一種衝動控制障礙,驅使個人強迫拔出自己的頭髮,患者有不自覺地反覆拔除頭髮、睫毛、鬍鬚、鼻毛、陰毛、眉毛或其他體毛的衝動。通常,拔毛癖會導致頭髮、眉毛和/或睫毛上出現斑點狀光禿。
9.結節性脆髮症(Trichorrhexis nodosa),又名髮結節病
可發生於兩性任何年齡,但以女性多見,髮幹上出現一個或數個黃白或灰白色小結節,折斷處頭髮呈毛刷狀,尚未完全折斷處毛髮似兩把毛刷相對嵌在一起,除遺傳和病理因素外,感染或營養缺乏等因素也可能與本病有關,另外,過度使用化學品和加熱造型工具可觸發此症。
10.頭癣(Tinea Capitis)
頭癬是頭皮和頭皮淺部真菌感染,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、白癬和黑點癬三種。頭癬好發於兒童,傳染性較強,易互相感染。主要通過被污染的頭髮工具傳染,也可通過接觸患癬的家畜而傳染。能引起頭癬性脫髮的主要是白癬和黃癬,如惡化發展,很可能導致永久性脫髮。
11.頭皮炎症(Scalp nflammation)
頭皮炎症細菌滋生繁殖,從根本上破壞表皮細胞組織,導致細胞破損體液溢出或細胞膨大,毛細血管膜裂而淤血,局部發熱。破壞了原有的表皮組織結構,病菌搶奪營養,吞噬正常組織,影響細胞代謝和皮下循環。導致毛髮鬆動甚至脫落,嚴重則導致表皮組織大面積壞死,損傷細胞。
如:脂溢性頭皮炎。